信息论坛第十一场学术报告

发布日期:2019-05-08 浏览次数:

时间:201959日(星期四)下午400

地点:williamhill官网410教室

主持人:杨军

报告题目1互联网资源助力小样本农作物病害图像识别的研究

主讲人:李淼

说明:C:\Users\DELL\Desktop\微信图片_20190506151457.jpg

主讲人简介:李淼,女,博士生导师,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所二级研究员,农业信息处理方向首席科学家。《智慧农业》编委。从事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及物联网方面研究工作30多年,涉及模式识别、信息处理、机器翻译、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、传感器网络、无线通信、互联网搜索与挖掘等技术。在国内外期刊、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50多篇,取得5项发明专利、6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00多项软件著作权。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、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、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、国家七五攻关重大成果奖1项、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、云南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、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、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、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、863计划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先进个人、全国优秀农业信息技术工作者、中国科学院第五届十大杰出妇女。

报告摘要:报告针对农作物小样本引起的过拟合问题,介绍引入知识迁移和深度学习的方法,采用互联网公开的ImageNet图像大数据集和PlantVillage植物病害公共数据集,以实验室的黄瓜和水稻病害数据集AES-IMAGE为对象开展相关的研究与实验。

 

 

 

报告题目2畜禽养殖中的光学传感技术

主讲人:赵贤德

说明:C:\Users\WUSHIX~1\AppData\Local\Temp\WeChat Files\e3913fc317ac7b723324e3897e8c495.jpg

主讲人简介:赵贤德,男,博士,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,长期从事光学传感技术研究,具备系统深入的光学、电子学、化学计量学等专业知识和技能。围绕农业生产各环节精细化、连续化、实时监测的需求,开展光学快速传感技术研究。在研究思路上,坚持以物理机制研究-传感机理研究-技术实现研究为主线,系统深入的开展研究工作。充分发挥红外光谱、差分吸收光谱、激光光谱等光学传感方法非接触、可遥测、高灵敏、连续监测、快速响应等优势,开展基于光学方法的快速测量技术及传感设备的研究开发工作。突破了多项核心关键技术,研制了多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学传感器和监测系统。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9篇,获得PCT专利2项,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6项,实用新型专利11项,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2项。

报告摘要:畜禽养殖过程中对养殖环境及动物自身行为状态的监测很有必要,常规半导体及电化学传感方法精度低、速度慢、寿命短、具有零点漂移和交叉感染的问题,限制了养殖过程的精确测量和控制。红外与激光光谱技术具有高选择性、高分辨率、简单快速的优势,尤其对畜禽养殖复杂环境下的痕量元素测量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。利用先进光学传感技术开展畜禽养殖环境中害气体、粉尘、水体、土壤、及动物健康的精确测量,对提高养殖效率,降低环境污染、防止动物疫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宁夏云计算与大数据应用协同创新中心

williamhill官网

201958

 

上一条:我校刘昊副教授指导的论文被人工智能顶级会议AAAI录用

下一条:贺兰山学术讲座(第三十期)暨信息论坛第十场学术报告

地址:宁夏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西路489号

电话:0951-2077800

邮编:750021

版权所有:英国威廉希尔(williamhill)官网公司-中文网站    陕ICP备12345678号